我要參展

謝匡時:索尼A7RM3拍攝的“故鄉(xiāng)打工者肖像”

分享:

圖/文:謝匡時


我出生在湖南南部一個小縣城——耒陽。當?shù)孛旱V資源豐富,但以出口外地為主,本地經濟動能不足,第二產業(yè)落后。耒陽人口超百萬,就業(yè)崗位嚴重不足,大量勞動力流向珠三角等地區(qū)務工。近幾年,我開始慢慢用鏡頭記錄家鄉(xiāng),拍攝我的家人、親戚和同鄉(xiāng);拍攝故鄉(xiāng)的村莊和城市的街頭;拍攝同鄉(xiāng)的外出打工者肖像,記錄了他們返鄉(xiāng)后的狀態(tài)。攝影作為一種媒介,拉近了我和故鄉(xiāng)的距離,故鄉(xiāng)也給照片注入了情感和鄉(xiāng)愁。


在我的家鄉(xiāng),大家把打工稱之為“上廣”,翻譯過來就是去到上面的廣東,其實就是去打工的意思。今年我把鏡頭對準了置身于珠三角制造業(yè)中心東莞的一家工廠里的工人,里面有十幾位和我同鄉(xiāng)的工人,其中一位是我的表姐夫,一位是我的同村同姓的長輩,在他們的介紹下,我拍攝了在這里工作生活的《故鄉(xiāng)打工者肖像》。


timg.jpg


感謝索尼青年攝影師計劃給我提供的器材和項目資助,這次的拍攝器材是由索尼提供的索尼A7RM3、SEL2470GM鏡頭。索尼A7RM3的機身外觀非常精致漂亮,黑色有質地,手感好,很穩(wěn)當。體型和重量上比其他幾個品牌的全畫幅單反要小、要輕,適合攜帶。索尼A7RM3的電池續(xù)航能力也是讓我驚喜,此次外出拍攝,我全程只帶了一塊電池,即便是有的時候,一天拍攝上千張照片,也完全沒有壓力。整體來說,索尼的配置非常的輕便,很適合出行創(chuàng)作。


image001.jpg 

工廠外景。本組圖片均由索尼A7RM3機身和SEL2470GM鏡頭拍攝。


image003.jpg

我的表姐夫鄧育忠。他是廠里的車間主任,在珠三角一帶的工廠打工十幾年。


image005.jpg

工廠門口一處盆栽。


image007.jpg

保安。


image009.jpg

48歲的鄧桂根。


image011.jpg

制管工人。

image013.jpg

休息間隙。

image015.jpg

46歲的女工雷麗芳。


image017.jpg

謝飛,和我同村的長輩,他外出打工20多年,有時候還吃不慣外面的飯菜,會自己帶著家鄉(xiāng)的咸菜。


image019.jpg

工廠外景。


在東莞虎門,這里的每個社區(qū)遍地都是廠房,每個廠房里面都是高速運轉的機器和背后的廣大生產力,他們創(chuàng)造了中國的經濟奇跡。而機器背后的這些工人來自五湖四海,他們來自我們身邊,他們是我們的親朋好友、同鄉(xiāng)。


面對這些來自同鄉(xiāng)的工人,我們用相同的方言溝通,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他鄉(xiāng)遇老鄉(xiāng),總有一種親切感。剛到廠里,一位剛說上話的老鄉(xiāng),直接給我買了一瓶紅牛,這是他們禮待朋友的方式。


我拍攝他們工作和休息時候的狀態(tài),他們向我傾訴在外面的故事,雖然故事的答案基本一致,外出無非是為了生存以及更美好地生活。在老鄉(xiāng)的生命里,我看到了世界的不同切面。他們努力工作,創(chuàng)造價值。他們任勞任怨,自我調劑。作為一個群體,他們代表著當下中國產業(yè)工人的命運。作為個體,他們每個家庭的故事千差萬別。作為同鄉(xiāng),我們原本出生在同一個地方,但時代和命運的軌跡把我們帶向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位置。回到家鄉(xiāng),我們的身份只有一個--老鄉(xiāng),我們看起來并沒有什么差異。在時代的滾滾浪潮中,人和人是如何變得不一樣,這一只是我在思考的問題。而家鄉(xiāng)于我而言,是我認知的起點,我和故鄉(xiāng)以及故鄉(xiāng)人的關系,故鄉(xiāng)人的命運這些都是我探討的命題。


這次在使用索尼A7RM3拍攝時,發(fā)現(xiàn)靜音快門給紀實拍攝帶來了質的飛躍。紀實拍攝往往需要去到貧窮、落后的地區(qū),這類地方的人們對相機的快門聲往往都很不適應,常常因快門聲導致拍攝出的照片不自然。但這次使用索尼A7RM3就完全沒有這方面的煩惱。除此之外,可折疊的翻轉屏也讓創(chuàng)作中的構圖更加隨心所欲,使用起來極為方便。再加上高畫質和輕便小巧這些特點 ,都讓我在本次創(chuàng)作過程中越用越喜歡。



本網(wǎng)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wǎng)絡平臺,所發(fā)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wǎng)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wǎng)或與本網(wǎng)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lián)網(wǎng)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yè)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tài),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