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參展

索尼A7RM4拍攝:美麗新世界之智能時代

分享:

作為一名女性攝影師,我一直都非常關注自我在外界中的感知,時刻關注環(huán)境帶給自己的變化,以及自我成長帶來的內心變化,嘗試用鏡頭來抒發(fā)我的思想感情。

每一個人都是內容的生產者,可以隨時分享自己的閃光時刻,大量接收來自陌生人的二手經驗,哪怕我們是在上班或者學習,也能輕易看見別人在旅游或者在享受美食的狀態(tài),這種對他人生活片段的觀看,潛移默化地會把它與自己的生活做比較,但我們無時無刻創(chuàng)造的大量數據真的有價值么?我們辛勤創(chuàng)造的博文、vlog、朋友圈將成為幾十年后無人問津的死數據,我們終將成為數據流中消失的漣漪。海量的數據加上“科學”的算法,真的能讓手機比我們更了解自己么?一旦我們接受大數據算法推薦給我們的內容,我們接收到的訊息就會越來越狹隘,而這個選擇是潛移默化的,我們會越來越多的接收算法得出的我們喜歡的訊息,我們以為的自由選擇是被刪選被過濾的。

真實體驗的重要性也慢慢被科技時代所拋棄,一切都可以通過二手經驗來感受,互聯網成為我們最主要的獲取信息的渠道,液晶屏成了脫離真實生活的傳感器,到了萬物互聯的時代,人類不再需要思考,系統(tǒng)會為我們量身定制最“對胃口”的服務,新時代的“自由”應該被重新解讀。

基于這樣的焦慮和思考,我希望能夠將它們用鏡頭表達出來。直到2019年年底入圍了索尼年度青年攝影師,得到了設備和資金上的支持,讓我能夠順利地把想法變?yōu)樽髌贰?/p>

這次的創(chuàng)作是以我一貫的時尚攝影的風格來拍攝的,作品在表達觀念的同時也極具觀賞性。

 

image001.jpg

設備:索尼A7RM4+FE24-70mm F2.8GM

拍攝參數:光圈:f/5.6  快門:1/100s  感光度:320

 

由于這次關于信息時代和科技的主題,我選用了手機、手機補光燈、電腦、數據線等作為道具。這張照片為了突出手機閃光燈的燈光,特意把主光閃光燈調的比較弱,所以就需要適當的提高感光度,閃光燈閃爍之前的影棚光線是非常暗的,但是依舊能夠輕松實現對焦,在這一點上索尼A7RM4有非常大的提升。其次是解決了一代對焦慢的問題,做到了全像素模式下每秒約10張的高速連拍,對于捕捉動態(tài)來說具有非常大的優(yōu)勢。

 

image002.jpg

設備:索尼A7RM4+FE24-70mm F2.8GM

拍攝參數:光圈:f/3.5  快門:1/80s  感光度:1000

 

透過鏡頭拍攝模特的面孔和相機連接電腦后呈現的面孔,給觀者一種畫中畫的虛幻感。


image003.jpg

設備:索尼A7RM4+FE24-70mm F2.8GM

拍攝參數:光圈:f/8  快門:1/100s  感光度:100

 

這張圖片用環(huán)形補光燈來營造一種神圣的感覺,現在很多人在直播間成為了新時代的偶像,被人關注和消費。


image004.jpg

設備:索尼A7RM4+FE24-70mm F2.8GM

拍攝參數:光圈:f/3.2  快門:1/50s  感光度:1000

 

作品中我多次用到手機閃光燈作為道具,想體現出現代人手一部手機攝影平民化的現象,而我們也都主動或被動的生活在他者的觀看中。

這張作品還用到了常亮的光纖燈,光纖燈的光線和閃光燈比起來十分微弱,所以主光也換成了常亮的LED燈,為了保證曝光度就把感光度提高到了1000,索尼A7RM4即使在高感光度時畫質還是非常細致,后期完全無壓力。

索尼A7RM4的像素更加令人驚艷,第一代3640萬像素我已經覺得基本夠用,現在第四代更是突破性的提升到了6100萬像素,一張原始格式的照片可以達到一百多兆的文件大小,可以完成高質量的輸出,對于商業(yè)拍攝來說更加專業(yè)了,并且還能夠拍攝高清4K視頻,具備眼部實時跟焦功能,在拍攝vlog或人像的視頻時對焦非常便捷,并且能夠拍攝s-log格式灰片更加利于視頻的后期調色,最高幀數可以達到100幀每秒,能夠做質量較高的升格慢動作視頻。

在收到索尼A7RM4之前,我一直使用A7R一代將近四年時間,可以算是索尼的忠實鐵粉了,最讓我中意的是索尼的便攜性,對于女攝影師來說,它的體積和重量都是比較合適的,這次拍攝從下午一點半到晚上七點鐘結束,輕便對于女攝影師來說真的是一個很大的優(yōu)勢。 

“我從不相信圖像,但我堅信用虛構之像來表達真實之感是合情合理的,并且不斷嘗試著去充實和探索我所描繪的虛幻來構造一個承載個人審美和意識的時空?!?/p>

這次拍攝使用A7RM4這款相機,營造了一個具有視覺沖擊力的 “美麗新世界”,表達了我對科技時代的反思和對人類未來處境的一絲絲疑慮。

等到無意識但具備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們更了解我們自己時,社會、政治和日常生活將會有什么樣的變化?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fā)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yè)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tài),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