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參展

安妮·萊博維茨個展香港開幕:攝影中的時代敘事與秘境奇旅

分享:

1641972270917364.jpg

豪瑟沃斯香港展覽現(xiàn)場


2022年1月,豪瑟沃斯香港空間的開年展覽:“安妮·萊博維茨:早年歲月,1970-1983,檔案項目一號與秘境奇旅”正式揭開序幕,展期持續(xù)至2月12日。


本次展出的作品全部為藝術家親自挑選,囊括了藝術家在1970-1983年間的早年作品,以及近20年間的備受贊譽的時尚攝影系列,其中包括了部分她從未公開發(fā)布的作品。安妮·萊博維茨至今依然活躍于攝影創(chuàng)作。她并未將本次展覽當做“回顧展”,而是“用從審視過去中汲取的經(jīng)驗來邁步向前”(“l(fā)ooking back to move forward”, Master Class大師課: Annie Leibovitz Teaches Photography)。本次展覽將藝術家時隔數(shù)十載的早期作品與最新創(chuàng)作并置展出,通過肖像、時裝、風景、靜物等豐富的形式展現(xiàn)了安妮·萊博維茨敏銳而獨到藝術觀察視角和極具感染力的敘事能力。


1968年,18歲的安妮·萊博維茨購買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相機,去菲律賓探望在美軍空軍基地駐扎的父母,開始透過鏡頭記錄、觀察周圍事物與生活經(jīng)歷。三年后,她從舊金山藝術學院的繪畫系轉入該學院傳奇的攝影專業(yè),并在《滾石》雜志上首次公開發(fā)表自己的作品——關于反戰(zhàn)游行的紀錄攝影,這成為她攝影職業(yè)生涯的正式開端。在早期創(chuàng)作階段,安妮·萊博維茨深入地參與被拍攝者的日常、介入被拍攝主體的生活。滾石樂隊及其他表演者的巡演、頻繁的公路旅行深遠地影響了她的視覺語言和風格塑造。



展覽中的“檔案項目一號”早年作品原取自安妮·萊博維茨在2019年于洛杉磯舉辦的超過4千余張作品的大型展覽。藝術家為香港帶來了其中精選的影像,以及大量重新使用銀鹽相紙和寶麗來(拍立得)沖印出來的作品系列,將展覽推向新的層次。寶麗來“即影即有”,不可后期處理,常被攝影師用于正式拍攝前的測試。有趣的是,在寶麗來的畫面中,攝影師與被攝對象的連結往往更為親密而自然。偶發(fā)的瞬間畫面也具有更強烈的在場性與更直接的體驗感。在數(shù)字化時代,這些早期存檔底片重制的圖像已經(jīng)超越了它們最初的生產和傳播模式,在一個全新的語境下與創(chuàng)作者和觀眾見面。


微信圖片_20220112152518.jpg

Whoopi Goldberg, Berkeley, California, 1984,豪瑟沃斯香港展覽現(xiàn)場,攝影:Kitmin Lee



在拍攝烏比·戈德堡的肖像時,安妮·萊博維茨讓拍攝對象在灌滿牛奶的浴缸中展示出主動、張揚的身體姿勢。她對這位黑人女演員、作家說:“我想拍出你從傳統(tǒng)中浮現(xiàn)出來的樣子,傳統(tǒng)就是全部是‘白’的”。


安妮·萊博維茨藝術生涯的發(fā)展脈絡恰巧吻合了美國通俗流行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盛行并繁榮的過程,也是攝影藝術逐漸獲得普遍尊重和商業(yè)價值的過程,二者相輔相成。在處于文化夾縫中的今日香港,創(chuàng)意產業(yè)式微;置身于寸土寸金的香港中環(huán)空間,安妮·萊博維茨的這場展覽,讓人從資本主義經(jīng)濟下的表層繁榮中抽身而出,對同樣處于消費主義泛娛樂時代、藝術價值急需重新審視的現(xiàn)時中國,也或許能有所參考。


微信圖片_20220112152540.jpg

Richard Nixon leaving the White House,Washington, D.C., 1974.??安妮·萊博維茨


安妮·萊博維茨在最后一刻得到了拍攝尼克松總統(tǒng)離任的機會。大部分的攝影師都選擇了用長焦鏡頭去拍攝一張人物肖像為主體的豎直(portrait)的新聞攝影畫面。直升飛機的門關上后,攝影師與記者紛紛離開,萊博維茨對著正在卷起紅毯的警衛(wèi)按下快門。最終《滾石》雜志選擇單獨發(fā)表這張照片而不配文章,讓萊博維茨用心觀察而捕捉的圖像不言自明,獨自表達敘事。


安妮·萊博維茨不愿被打上“名人攝影師”的標簽。她極其擅長利用靜止的肖像揭示令人驚訝的敘事。她將鏡頭對準在大眾人認知中被模板化的形象,主觀地“侵略”,并選擇性地再演繹現(xiàn)實。她試圖揭露習以為常的公共圖像中被忽視的某些特質,探尋某種真相——在名人或權威文化主導的視覺準則下,我們有權力去觀看什么,而有什么值得大眾觀看。


微信圖片_20220112152557.jpg

Patti Smith, New Orleans, 1978.??安妮·萊博維茨



萊博維茨讓帕蒂·史密斯穿著自己的私服,沒有造型師和化妝師的修飾,站在燃燒的火焰前;暗合她的歌曲《Because the Night》的歌詞“欲望是我呼吸之火”。作為多年好友及靈感繆斯,音樂人帕蒂·史密斯曾在采訪中評論安妮·萊博維茨,“她捕捉到了我的某種自己當下未曾發(fā)覺的本質”?!皠偱南抡掌瑫r,我在懷疑‘這真的是我嗎?’直至很久之后,我才意識到,自己變成了她鏡頭中的樣子,認識到了‘真正的自我’”。站在當下的文化語境中去回顧安妮·萊博維茨的女性肖像攝影,不難體味她作品中一脈相承的解放身體、自我賦權的表達。


安妮·萊博維茨自詡“并非一個技術流攝影師”,而數(shù)碼時代的技術進步,某種程度上進一步解放了她實現(xiàn)自己的敘事和構思的能力的自由度。隨著閱歷的積累,她的作品在敘事和結構上日益成熟和復雜,而她早年短暫的繪畫專業(yè)學習及紀實新聞攝影的經(jīng)歷留下的影響仍深深扎根其中。萊博維茨的作品自始至終帶著深廣的人文視角,從文化主張、政治思潮、藝術與圖像史中汲取養(yǎng)分,融匯成了完整而獨特的個人創(chuàng)作語言。


微信圖片_20220112152610.jpg

Sean Combs and Kate Moss, Hyatt Hotel, Paris, 1999.??安妮·萊博維茨


1999年的巴黎,安妮·萊博維茨以極大的熱情與好奇創(chuàng)作了首個長敘述系列的時尚主題攝影。奪目的服飾及構圖中的張力,暗示了黑人嘻哈文化與白人主導的高級定制秀場文化的對比。服裝與飾品始終在萊博維茨圖像的個性表達中充當重要“道具”。


正如愛麗絲在夢游仙境的離奇經(jīng)歷對應著對現(xiàn)實的諷刺與批判一般,安妮·萊博維茨以時尚為原材料構建奇思妙想。衣香鬢影、華冠麗服的明星,在她的鏡頭下展開了兔子洞另一端的奇境秘旅的故事,或挑戰(zhàn)、或刺激、或揭露當下視覺流行文化中的隱秘之處。


微信圖片_20220112152633.jpg

Natalia Vodianova and Helmut Lang, Paris, 2003.??安妮·萊博維茨


安妮·萊博維茨從她為孩子讀的童話故事中汲取靈感進行創(chuàng)作。安妮·萊博維茨近期出版的《wonderland》時尚攝影作品集名稱亦出自這組作品。該系列于法國北部的宮殿中拍攝,用精美的服飾及華麗的布景再現(xiàn)了現(xiàn)實與虛構交匯的“夢游仙境”。


自波普運動以來,對于通俗文化中的流行符號的挪用與模擬就成為了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表達手段之一。在此基礎上,安妮·萊博維茨的時尚攝影作品以作為巨星名流作為拍攝對象,甚至不乏杰夫·昆斯、安迪·沃霍爾、基斯·哈林、大衛(wèi)·霍克尼等“明星藝術家”。這種作法為物理性質與表意象征都為“平面”的圖像藝術形式增添了多一層的解讀空間,激起觀眾對于未盡之敘事的探究,對于現(xiàn)實普遍經(jīng)驗的反思,對于瞬間定格的碎片的持久的觀看。


微信圖片_20220112120807.jpg

Keira Knightley and Jeff Koons, 2005,豪瑟沃斯香港展覽現(xiàn)場,攝影:Kitmin Lee


以綠野仙蹤為主題的系列作品邀請了眾多活躍在當代領域的知名藝術家參與。杰夫昆斯扮演了童話中飛翔的猴子的角色,全身涂滿金色的顏料,配有巨大的翅膀,被吊車吊至半空。


在大半個世紀以來的時局變遷與流行文化的潮汐起落中,安妮·萊博維茨的作品及其個人經(jīng)歷堪稱最具代表性的時代注腳。在消費主義文化再次繁榮見頂?shù)墓拯c,在全球化共識在日益嚴峻的意識形態(tài)對立中倍受挑戰(zhàn)的今天,在“人人都可成名15分鐘”的注意力經(jīng)濟盛行的當下,攝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是會回歸攝影技術剛普及時繁榮“使一切經(jīng)驗民主化”(蘇珊·桑塔格《論攝影》),還是會在固有的圖像權威下對“靈光價值體系”(瓦爾特·本雅明《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更進一步地消解,又或是在觀看與實踐的融慣性(約翰·伯格《觀看之道》)中激發(fā)出新的觀念與意義?安妮·萊博維茨通過這場展覽,邀請觀眾一起尋找答案、觀看過去、構建未來。


微信圖片_20220112120803.jpg

拉斯維加斯秀場的模特照片系列 Installation View,豪瑟沃斯香港展覽現(xiàn)場




展覽信息

安妮·萊博維茨:早年歲月,1970-1983,檔案項目一號與秘境奇旅

豪瑟沃斯香港 

香港中環(huán)皇后大道中80號 

H Queen's大樓15及16層

2022年1月6日-2022年2月12日


本網(wǎng)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wǎng)絡平臺,所發(fā)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jīng)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wǎng)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wǎng)或與本網(wǎng)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lián)網(wǎng)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yè)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tài),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